索引号 | 53040020166683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6-03-17 |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者竜乡作为2013年启动的全省50个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项目之一,于2013年8月22日启动实施,项目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为理念,以实现脱贫致富为总体目标,围绕推进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两大核心,坚持改善民生这一主线,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机制、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完善督查,圆满完成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的各项目标。
扶贫开发整乡推进项目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素质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7大类36个子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全乡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0%以上的增速,圆满做到了“8个实现”(实现全乡村内主干道路全硬化,实现全乡人畜饮水全覆盖,实现村组均有活动场所,实现全乡产业结构健康调整,实现畜牧品种改良,实现全乡农业户口全受益,实现扶贫党建双推进,实现户村有安全住房、有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电视等8有目标)。
农业产业日益壮大
者竜乡核桃、生态茶叶两个品牌得到了进一步打造,种养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林下种养发展初显效益,畜牧品种持续改良,全乡产业结构稳步健康调整,逐步形成了传统产业保增长、特色产业促增收、新型产业显效益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特色产业迅猛发展。通过万亩核桃基地千亩核心区建设、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等项目,核桃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稳固,茶叶品牌产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三年来,核桃干果产量2012年280吨产值840万元、2013年400吨1200万元、2014年560吨1680万元,实现了翻番;茶叶产值2012年224万元、2013年360万元、2014年588万元,实现了61.9%的发展增速。
规模化种养逐步发展。通过橄榄坡及大春河土地流转发展柑橘2300亩、庆丰社区油桃种植2000亩、培育生猪养殖户105户、肉牛养殖户80户、建设山羊养殖专业组4个等产业发展项目,全乡种养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的发展不仅给种养户带来了量的突破,更是给全乡的产业发展带来了质的转变。
品种改良快速发展。引进LY二元母猪1185头、西门塔尔母牛220头等项目,加快了母猪、母牛养殖传统品种向优良品种转变的速度,实现了全乡畜牧品种改良的快速发展。
林下产业有序发展。通过林下黄精种植1000亩、林下土鸡养殖20000只等项目,为全乡新型、后续产业的开发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全乡探索20000亩林下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通过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全乡交通、水利、农田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从坝区到山头,从后山到前山,连片优良农田均得到了相关项目的配套实施,真正实现项目上的整乡推进。
道路交通有序推进。峨毛、向阳、者竜三条公路改扩建工程,76公里经果林区道路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出行难、农产品产销难等问题,为实现群众增收、全乡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水利建设较快推进。通过前山人畜饮水项目、抗旱应急工程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前山4个村25个小组人畜饮水困难和集镇供水困难的问题,实现了全乡人畜饮水全覆盖。实施了大春河河道治理、水利建设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农业节水灌溉等项目,建设沟渠80余公里,架设管网50余公里,有效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使全乡水利化程度约增长7个百分点。
农田建设逐步推进。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国土整治等项目,整治低产田地5000余亩,建设田间道路20余公里,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条件,为群众增收提供了基础保障。
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教育卫生全面推进。通过中小学危房加固、教学楼加固、食堂改造、宿舍楼建设、运动场建设、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卫生所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全乡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村庄面貌日新月异。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清洁家园活动、人畜分离等项目的实施,加大了以改房、改水、改厕、改灶和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力度,使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过村内道路硬化项目的实施,硬化50余公里村庄主干道及岔道,实现了全乡61个小组村内主干道全硬化,方便了群众出行,改善了村庄环境。
生活水平提升明显。通过拆除重建、危房改造等项目,拉动了者竜乡群众建房的积极性,两年来,群众新建房屋达20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6.4%,群众建房投资4000万元,带动了全乡各产业的平衡发展。
群众增收效果明显。通过整乡推进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3103户11913人得到全面扶持,群众增收1929.9万元,人均增收1620元以上,实现了全乡所有农业户口受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以上的增速。
基层党建明显加强
实现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双推进。一是坚持“三个培养”,注重典型示范引路,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全乡80余名生活困难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120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58名能人党员培养成为村组干部。二是注重阵地建设,加大建设力度确保村组全覆盖。完成了23个党员活动室建设,实现了8个村级组织都有完善的活动场所。三是增强群众观念,树立服务意识,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讯员 郭孟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