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66659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6-02-01 |
山村“年猪饭”宴请远方客
每年腊月二十五一过,新平县红河谷沿线的村村寨寨就热闹起来。杀年猪办酒席,款待亲朋好友是当地重要的年俗。对于水塘镇曼拉小组的村民来说,今年的年猪饭更是热闹非凡。因为他们在喜迎亲朋的同时,还将迎来一拨拨素不相识的客人——200多名先后来曼拉体验年猪饭的外地游客。
曼拉小组是水塘镇一个普通的傣族村寨。近年来,为有效解决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无力办事”问题,玉溪市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鼓励村级党组织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以及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折价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股份合作,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曼拉小组通过土地折价入股的方式与当地堪称云南最大的生猪交易市场开展股份合作,2014年以来每年为村组集体带来50万元的收入。有了这笔钱,除了让家家户户免费共享网络电视外,还有钱为大家修沟、修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现在,曼拉村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去年以来,新平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其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就是百姓参与度越来越高。“以往再好的景区也只有少数几家人有条件从事旅游接待,现在,只要你有空房,有意愿参与旅游接待,并按要求对自家住房实施标准化改造,都有可能参与到旅游从业大军中来。”新平县委宣传部部长周德梅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依托乡村旅游致富,要求试水乡村旅游的村子越来越多。这不,今年还未开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曼拉小组也自信满满地打开寨门,要摆年猪饭喜迎八方宾客。
“年猪饭杀的是不喂饲料的生态猪,款待的是傣家最尊贵的客人。”水塘镇干部方芸告诉记者。这样地道的年猪饭,一经县旅游部门推广就引来两拨客人。
1月27日这天有一拨客人到来,才凌晨四五点钟,曼拉村就热闹起来,男人们忙着绑猪、杀猪,女人们忙着烧水、清洗,而早在三四天前,各家招待客人的年货都已备齐。“客人从大老远来我们寨子吃年猪饭,不能怠慢了。”曼拉小组组长陶云春告诉记者。
中午时分,第一拨70名客人乘坐两辆大巴车进入曼拉村。这些客人来云南省亲旅游,绝大部分是导游。但即便是见多识广的旅游“业内人士”,进入曼拉后,整洁的村寨、热情的村民、地道的年俗还是让大家惊喜不已。从进寨门在手腕上拴上花腰傣象征吉祥如意的红丝线,到挽起裤腿去稻田中捉谷茬鱼,再到进入农户家中品尝地道的花腰傣年猪饭,这些没被商业化浸染过的年俗让人难忘。“这清新别致的乡村小寨和淳厚的民风民俗让我印象深刻,找回了那份久违的原生态的乡愁。”来自昆明的导游小张告诉记者。
对于好客的花腰傣来说,来的客人越多,菜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看着胃口大开的客人吃着自家大灶上做出来的三线肉、血旺、猪头肉,与自家的亲朋好友坐在一起把酒言欢,从凌晨四五点钟就开始忙碌的村民赵云芳脸上始终挂着满意的笑容。
经过试水之后,1月29日,曼拉小组迎来第二拨客人,一支100多人的旅行团队。“客人来了都不想走,觉得太好玩了。”已经有一定待客经验的村民皮国荣告诉记者,这次除了吃年猪饭、捉谷茬鱼,村里还组织村民与游客大联欢——由村里的文艺队带着客人跳花腰傣自己的广场舞。简单易学的动作,热烈的氛围,让客人们流连忘返。
“这样的年猪饭就像回到儿时的故乡,被久违的乡情包围着。”来自曲靖的大学教师周济告诉记者。即便到了告别的时间,客人们还迟迟不愿离开。已经和当地孩子玩成一片的小游客更是舍不得走。曼拉村民将他们送上大巴,看着客人们走远才肯离去。
虽然每位游客50元的收费对村民们来说赚不到多少钱,但初涉乡村旅游还是让村民们兴奋了好长时间。“客人们都喜欢买我们当地的土特产,腌鱼、甘蔗、红糖卖了不少。”皮国荣说,“最主要的是好玩,那么多客人和我们一起吃年猪饭,比我们自己办热闹多了。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我们会组织得更好。”
在这个不足300人的小村子里,稳定的集体收入,越来越好的环境,让村民们感到无比自豪。现在,全县大力发展旅游业,新的增收方式带给村民新的希望。“这日子应该一年比一年好,你说是不是?”皮国荣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