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22282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9-12 |
通海农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
近年来,通海县将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深度融合,让“节水增效”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逐步形成“农田节水、湖泊护清、生态向好”的良性循环格局。
走进九龙街道三义社区一组,连片高标准农田生机盎然,莴笋、包菜等农作物长势喜人。田垄间,喷灌设施如脉络般纵横延伸,每隔几米便立着一根喷灌立杆。农户沈玉钦站在田间智能水表旁,轻轻刷卡后,智能灌溉系统即刻启动,立杆顶端的旋转式喷头匀速转动,细密的水珠呈扇形喷洒而出,顺着菜叶缓缓滑落,精准渗入蔬菜根部,整个过程高效又便捷。“高效节能喷灌太好用了,过去全靠天吃饭,遇上旱季只能干着急,如今有了智能灌溉设施,不仅用水有保障,种植成本还降低了不少。”沈玉钦难掩喜悦地说。
自去年8月以来,九龙街道三义社区一直在积极开展高效节水示范区项目建设,目前已改造提升完成高标准农田509亩,安装智能水表250只、铺设输水管道1284米。与鸡脖子水库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有效衔接,构建起现代化灌溉网络。目前,已有300多户村民通过充值使用该系统,既解决了农业用水难题,又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通海县的蔬菜、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较大,长期以来,农田尾水、初期雨水等水资源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造成大量浪费,更对杞麓湖区域的水环境带来持续压力。为此,通海县借鉴先进经验,因地制宜推进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构建起“拦截—抽提—调蓄—灌溉—管理”一体化体系,让过去白白流失的“闲置水”,变为保障农业丰收的“关键水”。
“目前,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已基本进入运行阶段。我们针对各片区进行科学调度,今年以来抽提水量超过600万立方米,覆盖河西、九龙、四街等乡镇(街道)。”通海县水资源调度管理中心主任董明表示,该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将“废水”变为“肥水”,有效解决了资源性缺水村组的农业生产用水问题,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全县设施农业覆盖率和智能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方式正加速向智能化、精准化转变,这为通海县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通讯员 张红莹 龙传运)
相关阅读:
- 通海:落凤村柑橘喜迎丰收 2025-09-08
- 中共通海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举行 2025-09-08
- 通海:落凤村柑橘喜迎丰收 2025-09-08
- 产业向“新”向“绿”折射经济增长引擎切换 2025-09-04
- 玉溪首家乡村红十字养老志愿服务站在通海建成 2025-09-01
- 技术指导 专题讲学 义诊带教 青年专家“智囊团”下沉华宁精准服务 2025-08-29
- 专家人才服务团为通海发展“把脉问诊” 2025-08-29
- 梯度培育 精准服务 风险护航 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2025-08-29
- 元江县纪委监委精准监督护航重点项目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