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23081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9-17 |
带着烟火气“重生”的宁州老宅——收藏家张洛滔与华宁艺铭轩
清幽雅致的艺铭轩外景。
特色菜——烧皮子。
特色菜——白斩鸡。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文/图
在华宁县宁州街道宁秀街与宁阳路交叉口西40米,一座被岁月温柔以待的老宅静静矗立。这里既是远近闻名的艺铭轩——一家藏在老宅深处的乡土美食菜馆,也是一扇通往旧日时光的窗。当炊烟从灶台升起时,原汁原味的饭菜香与老木头的气息交织,无声地诉说着岁月流转中的沧桑。
一个秋日的午后,记者来到华宁探访艺铭轩,阳光洒在院外青瓦白墙上,飞檐翘角投下古朴的影子,整个建筑显得格外宁静。走进大门,踏入庭院,一股深沉而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青石板铺就的小径蜿蜒曲折,小桥流水潺潺作响,四周绿植青翠欲滴,一派古典园林的幽雅景致。
一场抢救性修缮
艺铭轩这座老宅始建于20世纪40年代,是华宁城里少有的“走马转角楼”建筑。然而在前几年老城区改造中,它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命运。“老宅位于县城大街,当时要是拆了,就太可惜了。”玉溪知名收藏家、艺铭轩负责人张洛滔感慨道。
2024年,张洛滔与这座老宅的相遇,让老宅的命运有了转机。从小在家乡老宅中长大的张洛滔,对老房子有着刻进骨子里的情怀。他说:“我这一生最喜欢传统的四合院,要是没有一栋老房子相伴,可能我一辈子都会心不安。”带着这份执念,他与合伙人张兴宏一起签下协议,开启了一年多的抢救性修缮。
修缮过程中,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张洛滔倾尽全力,从各地寻来30吨石头铺就庭院的地板,用装了3辆车的老门窗还原庭院的木质肌理,连墙上的砖缝都用传统工艺细细填补。他说:“老房子留在世间不容易,不去修缮会觉得遗憾,我只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保护工作。”他在布局上巧妙参考传统民居格局,既保留古色古香的韵味,又融入现代的便利与舒适。装饰上更是匠心独运,每一件摆设都经过精心挑选,尤其将多年收藏的老匾额、老石头、老对联和民间书画等300余件老物件融入其中,以彰显老宅的文化底蕴。
修缮后的艺铭轩,总占地三亩,主体建筑500多平方米,除保留老宅原貌外,张洛滔还扩建了两个院落,前面是花园,后面是内院,采用苏州园林的造景方式,种上几棵树,养上一池鱼,处处透着“诗酒年华”的雅致。正厅前的照壁别出心裁地留出一个圆洞,将前院和内室巧妙连接,形成“屋内屋外皆风景”的独特景致。临街区域设有茶吧和小吃区,后院则是中餐区,小阁楼、小花园,与栽种的花草相映成趣,充满大自然气息,形成了浓郁的文艺复古风。今年3月,经过精心修缮的艺铭轩正式开业,这座老宅终于在烟火气中重获新生。
从收藏爱好者到文化传承者
1972年出生于北城镇后所村的张洛滔,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与老房子的缘分仿佛与生俱来。小时候听着母亲讲外公家的老宅故事,又在滇中民居的木质空间中长大,潜移默化中,他对传统建筑和老物件产生了深厚感情。读书时他跟彭慧勇老师学习中国传统书法、绘画,这份文化情结愈发浓厚。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张洛滔迷上了收藏本地石雕、木雕,还有华宁陶罐、建水紫陶等地方老物件。刚开始只是一种爱好,经过不断收藏,藏品达到一定数量后,他就把收藏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他开起古玩店,以藏养藏,在老物件中触摸历史的温度。他的石雕和木雕艺术馆至今仍保留在北城街道,那里藏着他几十年的心血。
当看到华宁县城这座老宅面临修缮时,张洛滔立刻意识到这是实现梦想的机会——把餐饮做成地方饮食文化,让老房子成为文化的“容器”。他是带着情怀来做文化的,地方政府也高度认可。他投入300万元修缮费(不含个人收藏的物品),不求盈利,只为守住这份文化根脉。
在他看来,这些老桌子、老椅子、老字画不仅是装饰,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他说:“老房子没有这些老物件,就没有底蕴。”从收藏爱好者到文化传承者,张洛滔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滇中地方传统文化里的烟火气。
一扇通往旧日时光的窗
“希望每一位走进艺铭轩的顾客,不仅能品尝到宁州的地道美食,还能感受到宁州文化的温度。”这是张兴宏的愿景,而艺铭轩的餐桌,正是这一愿景的最佳载体。这里以宁州乡土美食等地方菜系为主,黄焖老鸭、炖鳝鱼、烧皮子、酱渎鱼、稀豆粉等独特宁州味道,唤醒了无数食客的味蕾。
他们坚持“食材为本,烹饪为辅”的理念。“现在人们都想吃生态的东西,所以我们选用最好的食材,用简单的做法,能蒸的蒸,能煮的煮,尽量少做油炸食品。”张兴宏要求厨师严格遵循时令,选取宁州本地最新鲜的食材,让食物的自然之美在餐桌上完美呈现。
在艺铭轩的菜品中,烧皮子堪称店中主打菜,被誉为民间美容养颜的可口大菜。烧皮子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先将带皮肉加入姜、盐、草果、八角炖煮至八分熟,用蜂蜜浸泡上色,下油锅炸至金黄,最后用白水煮透。张兴宏说:“两煮一炸是烧皮子肥而不腻的秘诀,皮子部分紧致弹牙,肥肉部分入口即化。刚出锅时外壳金黄酥脆,炖煮后又吸饱汤汁,每一口都很有满足感。”
其他菜品也各有讲究。扣肉是老年朋友的“心头好”,精选五花肉焯水、油炸后切片,铺上酸甜腌菜入笼慢蒸,肉香与腌菜味相互渗透,软糯不腻;凉卷粉选用上好手工卷粉,搭配十多种作料调制的酸辣料汁,开胃解腻;筒子骨煮藕选用本地藕与筒子骨小火慢炖,莲藕吸饱汤汁后粉糯绵密、温润醇厚;还有用小黑药制作的蒸肉,药食两用,开胃滋补,是华宁的特色美食。
如今,在艺铭轩品尝美食,已经不只是味蕾享受,更是一场文化之旅。“这里不仅仅是一家餐馆,更是一扇通往旧日时光的窗。”张洛滔介绍。他巧妙地将餐饮空间与文化展示融合,让每个角落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厅堂里的民国八仙桌雕工细致,墙上的老字画记录着过往,角落里的老陶罐曾盛放过农家岁月,连餐具都是华宁土陶和建水紫陶,每一件物品都在诉说一段动人的故事。
对于前来观看中超足球联赛的球迷和八方游客而言,到泉乡华宁来游玩,不妨走进艺铭轩,尝几道招牌菜,染一身翰墨香,在青砖黛瓦间享受时光的馈赠,让心灵在美食与文化的交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