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15662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8-05 |
易门小街村走出基层治理特色路
村规民约助力乡村治理。
积分超市“兑”出文明新风尚。
发展菊花种植探索助农增收。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以来,玉溪市以深入开展“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契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和美乡村玉溪样板。本期《关注》把目光投向我市的部分乡镇、村组,看各地在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基层组织和文明乡风建设、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展现玉溪乡村建设新风貌。
□ 通讯员 文雪莲 文/图
清晨的小街村,阳光刚漫过青瓦屋檐,联户长老秀已在网格里转了半圈。村民李兰英反映灌溉水管漏水,他掏出手机拍下图,顺手在网格群里@了工程建设服务队。这鲜活的一幕,藏着易门县小街乡小街村基层治理的“密码”。
近年来,这个曾经“鸡不关、狗不拴、粪污堆成山”的山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用网格织密民心网,用积分激活参与力,靠服务队架起连心桥,让村民从“站着看”变成“主动干”,走出了一条热热闹闹的治理新路。
网格里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老张和老李前阵子吵过架,我们就分在不同联户里,免得抬头不见低头见再闹别扭。”村总网格长王建福指着墙上的网格图笑着说。小街村的40个微网格像一张细密的网,不仅兜住了房屋分布、地形高低,更把邻里矛盾这层“小心思”织了进去。40名联户长里,有带领村民种烟致富的党员,有退役军人,还有会修农具的巧手师傅,他们脚沾泥土、眼观六路,哪家的垃圾没及时清,哪户的老人需要送医,谁家孩子去水边玩了……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
这张网不只是“跑腿办事”的工具。村里把党建、综治等网格拧成一股绳,避免了“干部多头跑,村民重复说”的麻烦。
上个月调解赵家与孙家的地界纠纷,联户长杨志云没有单枪匹马往前冲,而是拉上片区民警讲法规,请老党员用村规民约说情理,三天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以前矛盾闹到村里才管,现在网格里就能消化,‘五治融合’真管用。”杨志云说。
积分超市里的“文明密码”
2025年2月,小街村党群服务中心招募家家旺超市作为“初心合伙人”,推出“村民积分+爱心超市”模式,通过捐赠物资和提供积分兑换服务,让村民切实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孝老爱亲等文明行为中,并用所获积分直接兑换商品。这一模式覆盖了513户村民,以“政府补一点、集体出一点、商户捐一点”的可持续模式,既让村民得实惠,又让超市赢口碑,同时有效激发村民参与各项治理事务的热情。为了让积分“算得清、看得懂”,村里请了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评定组,每季度在院坝会上公示,谁家积分高,谁家得改进,大伙看得明明白白。
小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福介绍:“村民主动履行公民义务,自觉参加社会志愿活动和各种公益活动的,如植树、环境卫生大扫除、爱心捐赠、无偿献血等,每户可以积5分。把这些积分攒起来,年底就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当然也有扣分项,比如不注重邻里关系,矛盾纠纷严重,拉帮结派,污言秽语,有挑唆、欺压行为的,一次性扣除30分,账内积分余额不足扣减的挂账处理,减完为止。通过积分制管理,村民们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高涨,集体荣誉感也得到了增强。”
“以前村里组织活动,大家积极性不高,现在有了积分制,大家都争着干,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村民李光祥说。积分制不仅改变了村民的行为习惯,还增强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形成了人人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
服务队的“土专家”与“热心肠”
“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乡村建设和治理的行家里手。“金丝皇菊要掐尖了,留3片叶就行,不然养分不够!”田埂上,农业技术服务队的“土专家”朱子奎正手把手教村民。这支由7名“田秀才”组成的队伍,不光管着村里的烟田,还试种了10多亩金丝皇菊,今年一算账,每亩能多赚2000元,村民们眼都亮了。
在小街村,这样的服务队有6支,这些服务队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还吸引了更多村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壮大了基层治理力量。“以前办事找干部,现在出门遇‘雷锋’。”村民们说。这股劲儿,离不开村党总支的“十承诺十不做”:结合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造等为群众作出年内需完成的十件“承诺”,就作风、纪律作出十件绝对不做的“保证”,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加强监督。
村规民约树文明新风
“村组开会要积极,村子事情大家定,有事只在会上说,不在背后瞎议论;家里日子好好过,自己娃娃要培养,父母老人要赡养,家风不正被人笑……”走进小街村,就能看到醒目的村规民约,简单的话语凝聚了人心,传递了正能量,也展现了村民的精气神。
小街村始终坚持“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的原则,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对村庄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让群众充分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何家村是小街村的一个自然村,以前村内鸡犬散养四处乱窜,粪污杂物随意堆放,房前屋后污水横流,巷道里时常弥漫着刺鼻气味,村容村貌杂乱无序,乡村建设群众主体作用弱化,“等靠要”思想严重,组织动员难度大。为改变这一现状,由村党总支牵头,组建以“村干部+党员+巧手师傅”为成员的联合议事会,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共建共治为路径、以成果共享为目标,坚持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采取院坝会、“火塘会”等方式聚众智、凝合力,党员干部带头干、乡贤能人跟着干、群众之间帮着干,实现村民从“站着看”到“主动干”。
这方水土的变化,藏着基层治理的智慧,把网格织得密一点,把积分算得清一点,把人心聚得拢一点,平凡的日子就会慢慢酿成蜜。
相关阅读:
- 易门暑期课堂托起儿童多彩假期 2025-08-05
- 易门小街村走出基层治理特色路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