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329135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3-05-10 |
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摆衣村人的幸福生活
建立值日制度后,村民义务清扫公共环境卫生,保持了摆衣村干净整洁。
在易门县采访,听说十街乡贾姑村委会有一个叫摆衣的彝族村子,那里青山环绕,绿树成荫。而且村里还有两股龙潭,虽然连续多年干旱,但泉水从未断过。
近日,记者来到摆衣村,远远就看见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小村庄静静地卧在山脚下,近处的几间房屋雪白的墙壁上绘着彝族文化彩绘。进村的水泥路虽然有点窄,但很干净。
绕过一个大池塘,只见一股清泉缓缓地从沟渠里流出来,顺着沟渠,步行十几步,便可看见龙潭,这是一股从山肚子里淌出的清泉。
在龙潭前,我们看到了和丽江一样的三叠井,其功能也大同小异,第一口井是饮用水,第二口井是洗菜和牲畜饮水,第三口井洗衣物。“这三口井象征着天地日月,你看第一口井是半圆的,后面两口井又是方形的,寓意天圆地方,警示后人要敬畏自然。”随行的贾姑村党总支书记李成春说。
“美好的环境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要敬畏自然。”李成春说,彝族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村里从来没有乱砍滥伐的现象,所以植被保护得很好。正是得益于茂密的森林植被,摆衣村的两个水源点在大旱之年从来没断过。为了不让水白白流走,村里还设置了两个闸,一边流进池塘,蓄起水来以备不时之需;另一边闸门打开,水就可以淌进地里,方便村民耕作。
“村民不砍树,烧火做饭怎么办?”
“现在大多数村民都用沼气或用电,极少数用柴火。针对需要用柴火的这部分村民,我们每年都会划出一部分山林供他们砍伐,然后再组织村民种上新的树苗。”李成春说。
据了解,自2010年开始,十街乡便要求各村组每年要建一块树苗繁育基地、种一块样板林、修一条示范路。截至目前,摆衣村已种植各种苗木185亩。
说话间,我们看到一位大姐手拿扫帚在清扫龙潭附近的树叶、垃圾。
扫地的大姐叫施凤荣,她告诉记者,今天轮到她家值日,负责村里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清扫。
据李成春介绍,以前村里环境卫生也不好,随处可见牲畜粪便等垃圾,后来通过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牲畜都圈养起来,环境卫生也有所好转。后来,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干部四处找项目争取资金,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并从制度上实现了村内环境卫生的管护,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卫生值日等制度。慢慢地,村民看到村子的变化,就更加自觉了。
“从2012年开始实行村内值日制度以来,没有一户人家中途退出。”李成春说,值日队由全村56户、202人组成,5户人家一组,每隔一天对全村公共场所进行义务清扫,自家门前的卫生由自家承担。同时,村里还成立了村容村貌督察组,由党员担任督察员,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督察,对打扫不干净或村民出现乱堆乱放情况的进行说教,督促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