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328408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3-03-20 |
新平老厂:人不缺水地缺水 生产问题让人愁
新平县老厂乡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而老厂乡的转马都历年来都是旱情最严重的地方,当地人畜饮水向来是抗旱工作的重点。又是一年大旱之时,记者来到了历年来旱情较为严重的转马都,发现这里的村民喝水已经不犯愁了,但他们又有了新的担忧。
“我们这里现在吃水不犯愁了”
3月13日,记者来到了转马都村委会的白交倮村民小组,在村委会副主任鲁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村民李文云的家里。走进李文云家的厨房,大大小小的水缸都蓄满了水,这些水都是前些天从村里的水池放过来的,李文云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现在吃水不犯愁了。”
随后,村委会副主任鲁迅又带领记者来到村子背后的半山腰上,他告诉记者,现在全村吃的水都来自村后半山腰上的这两个蓄水池。
不一会,来到水池所在地,只见其中一个水池上方砌好了围墙并浇筑了顶,一旁的另一个水池也用水泥筑了顶。在水池边,看上去比较新的水管通向水池,侧耳倾听,可以听见水汩汩流入水池的声音。“这两个水池,一个容量为100方,另一个为250方。单有小的这个时,蓄满水可以用上两个多月,但是很难蓄满。”鲁迅说。
看着这两个水池有源源不断的水流入,鲁迅脸上露出了笑容,“这都得力于小湾子水库抗旱调水应急示范工程。”
回忆起曾经吃不到水的日子,当地的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没有水吃的时候,大家都是到地势较低的山箐里找水,有些田里会有点积水,困难时,也是大家的饮用水。在这里找水都是靠人去背,近一点的三四公里,远一点的有七八公里,一般一家人一天的用水需要一个人用一早上时间去背。”看来,大家都很难忘记曾经四处寻水的日子。
在记者来白交倮的路上,途经小湾子水库,波光粼粼的水库位于群山之间,在大旱之年看见这样一个蓄水较好的水库不免让人倍感欣慰。
据了解,2012年3月中旬,相关部门投资498.53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1000余人次,在小湾子水库建成了小湾子水库抗旱调水应急示范工程。工程将小湾子水库水由高程1600米直接提至高程1830米后由调节水池自流供水,建设抽水站直接解决太和村完小、马家坝村完小、转马都村完小、马房村完小及太和村柳坝塘等19个小组、马家坝村麻栗湾7个小组、转马都9个小组、马房村8个小组饮水问题。抽水站建成,共解决3个村完小356名师生,太和、马家坝、转马都、马房村1066户4265人1573头大牲畜饮水问题,同时可以对几个村1250口小水窖及14座小坝塘进行补水,解决3060亩烤烟移栽问题。
在记者采访的转马都村委会白交倮村,提起这件工程,人们都连连叫好,正是通过该工程,村里的人们再也不用为喝水而犯愁了。
“菜地根本就种不出蔬菜”
小湾子水库抗旱调水应急示范工程建成后,转马都历年来吃水难的问题得以解决,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问题而四处奔走,这让当地民众笑逐颜开。
吃水不成问题,生产却面临严峻的形式。目前的工程能够保障群众的生活用水,却不能满足生产,这让当地的群众充满担忧。连月来未形成有效降雨,已经翻好的田地不知道能否如期移栽,这些都是民众担心的问题。
记者来到了村民普玉珍的家里,此时已是傍晚时分,普玉珍一家正围坐在屋里准备吃晚饭。记者留意到饭桌上的菜,除了有个番茄汤与炒白菜,其余多半是荤菜或是腌菜,没有看到新鲜的蔬菜,普玉珍的丈夫李文云正吃得津津有味。看着差不多一桌的荤菜,记者有些疑惑地询问了普玉珍,为何蔬菜会如此稀少。“天这么干,我们家的菜地根本就种不出蔬菜了,现在吃菜要到集镇上去买,今天吃的番茄,是前天我路过集镇时买的。”普玉珍对记者说。
谈到这些,普玉珍一旁的儿子告诉记者,现在在这里要吃上新鲜的绿色蔬菜像是一种奢侈。吃菜都是去买,自家现在有3亩多地却荒着。由于没有水,今年种不出水稻,如今小春已经绝收。要是雨水好些的年份,3亩地可以收到1000多斤的稻米,但那都是2008年前的事了。
普玉珍告诉记者,自家的田地旁边都有小水窖,这些小水窖就是保田地生产的,但是今年干旱,小水窖蓄水情况不好,烤烟移栽是一大问题,如果要确保烤烟移栽,自家的那些地要100多方水才能保活。
还没有走进卜元嵘的家里,就看到他家门前的简易鸡舍。稍大点的鸡被关在鸡舍里,小点的在家门口散漫地觅食,鸡舍旁一个用汽车轮胎做成的水盆里装满了浑浊的水。卜元嵘告诉记者,这是前些天下雨时收集的。
走进卜元嵘家里,小小的天井让屋里有了足够的光亮,天井的一侧接着自来水管,卜元嵘主动向记者介绍了水管的接通使用都得利于小湾子水库抗旱调水应急示范工程。说到这些,他告诉记者,现在不用去找水吃了,生活用水已经不成问题了。
在天井一侧的屋里,记者看到了六七只大大的白桶,当记者好奇地凑近这些大桶时,卜元嵘向记者解释说:“这些桶现在已经用不着了,以前没有水喝的时候,就是用这些桶去拉水、蓄水的,一只桶可以装50公斤水。”
如今,不再为喝水的事情犯愁,给卜元嵘省了许多事。然而,目前自己养的鸡越来越多,喝水、喂粮食开始让他犯愁。卜元嵘告诉记者,自己养的鸡都是喂自家地里种的小麦、包谷。去年8亩地收了2吨麦子,收成一般,今年种撒了300多元的麦种,施了两包100元的化肥,现在基本没有收成。“如今家里的粮食能够供鸡以及牛羊吃上两个月,两个月后就接不上了。”想到这些,卜元嵘不免有些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