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228399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2-12-31 |
易门旱情提前到来 农户生产生活受影响
随着旱情的持续,易门县的小春作物大面积受灾。
自2009年秋播以来,旱情持续严重,多年连旱叠加影响,河道断流,库坝蓄水不足的现实残酷地摆在所有人面前。目前,一些县的部分村民小组已出现饮水困难。明年,玉溪大地将面临干旱提前的考验。在易门这样一个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县,除村民饮水困难外,大面积的小春作物严重受灾,很多甚至绝收,开年后的大春生产也面临着缺水的困难,若旱情持续加重,将对农户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一天的生活从打水开始
6点30分起床,洗脸,喂猪,差不多7点时,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村子旁边的水池取水——易门县十街乡马头村小马山小组的李自萍一天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尽管早起,但李自萍并不是第一个到达取水点的,一些村民为了赶在别人之前占得一个取水的优先权,早早地就来到了水池边等着。今年3月份马头村旱情明显加剧,但那时候水池里的水都还比现在要多些。如今,干旱已悄然在这个山村蔓延。水池里只有浅浅的一层水,水瓢把水池底刮得嘎嘎响才舀得起水来。一瓢水过后,又要等着水慢慢蓄起来才能再舀。一只能装水30斤左右的水桶,李自萍花了将近25分钟才舀满,轮到她舀水的时候已经是10点40分了。
李自萍开玩笑地说:“要有点精神才打得着水,不然头被太阳晒晕了都打不着。”她接着不好意思地说:“腰都打酸了。”这个水池是目前离村子最近的一个取水点,李自萍担心的是,要是再不下雨,这个水池也打不着多少水了。她家有3个人,养着4头猪,光是人吃,一天就要两挑水。等了一早上,她好不容易打着4挑水,但还是觉得不够用。“吃两三顿饭才敢洗一次碗。”李自萍颇有些无奈。在这样的情况下,半个月才敢洗一次的衣服似乎也变得奢侈了。让村民们感到揪心的是,眼看就要过年了,辛苦一年总得杀头猪犒劳一下全家吧,但是杀猪哪里有那么多水呢?村民说得最多的就是猪都不敢杀了。
这个水池成了村民们最忙碌的地方,村民李长寿告诉记者,几乎一天24小时都有人来这里打水,晚上来打水的都准备着手电筒。但是也有人宁愿开着拖拉机到离村子一公里远的村委会去拉水,也不愿守着水池打水。在路上,记者遇到了去村委会拉水的穆成王,他道出了拉水的苦衷:“连年干旱,地里没有多少收成,媳妇今年选择了外出打工,家里就剩下我一个人,要出去忙地里的活计,哪还有人去水池边等着打水。”他告诉记者,来村委会拉一次就相当于14挑水,够用一个星期了,而他一年中没有拉水的时间就只有7月和8月。
随后,记者来到十街乡脚家店村委会,在这里听到的好消息是:村民目前饮水还没有太大困难。村党总支副书记束正洪告诉记者,村子里恐龙化石陈列室的旁边有口水井,早上起来,那个能装5方水的水池都是满的。全村委会11个小组中有两个小组115户430人和学校130名师生的饮用水全都靠这口井。记者看到这口井时,一些村民正在旁边洗菜、洗衣服,清澈的井水让人感到一丝难得的清凉。
小春大面积受灾
在村庄之间行走,远远能看到东一片西一片的绿色,倔强的绿色作物似乎在告诉人们这些山坡上还有生机。而事实上,走近后就会发现,地里生长着的豌豆低低地贴在地面上。现在正是豌豆上市的好时节,在正常年份里,豌豆已经可以采摘出售了。在一些地方,村民故意将包谷秆、烤烟秆留在地里立着,没有收割,这样做的目的是,等冬春季节种下豌豆,豌豆长出后藤蔓可以沿着包谷秆、烤烟秆往上爬。这样豌豆可以通风透气,增加产量,也方便采摘。但是村民这样的精打细算并没有成为现实,很多地里的豌豆几乎已经绝收。有的地里的蚕豆苗甚至已经干枯,干枯的叶片上布满害虫。
十街乡旱情最严重的当属马头村。马头村委会副主任穆成美告诉记者,全村种了1600亩豌豆、蚕豆等小春作物,绝收面积就达1040亩。村民李长寿家种了7亩蚕豆、2亩豌豆,蚕豆种子七八元一斤,他种了50斤,豌豆种子单价更贵一些,30元一斤,他种了5斤,单是投进去的种子钱就达500多元,现在连种子钱都不能收回已是明摆着的事实。他说,只有零零星星的2亩地里还能收到点豌豆,蚕豆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花开出来也都被晒掉了。
脚家店七组位于半山坡上,下午4点左右太阳落山,整个村子就没有阳光的照射,这里的土壤相对潮湿一些。同样在脚家店村委会,其他小组小春绝收,七组还能有点收成。李海波就是脚家店七组村民,他家今年种了8亩蚕豆和豌豆,投进去的种子钱差不多有400元,还好现在收回了600元。李海波说如果再扣扣人力成本就几乎没有赚的了。在以前,豌豆2元一斤,蚕豆1元一斤,他家一年在小春作物上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今年豌豆价格达到4元一斤,要是不干的话,他家至少也有一万元的收入。束正洪介绍道,因为连年干旱,全村冬早蔬菜种植面积减少了二三百亩,蚕豆种植面积相比正常年份至少减少了一半。在收入方面,束正洪说,农户收入至少减少了30%。
脚家店七组村民杨兆彭做豌豆生意已有三四年的时间,以前将车开到村子就有村民拿着采摘好的豌豆来卖,一天收3吨没有多大问题,有时还收不完,但是这次在村里一天才收到400来斤豌豆。村民们也说,过去老板来村里收豌豆,一天能收4车,现在4天也收不到一车了。
自2009年以来,连年干旱的叠加影响不断扩大。据十街乡乡长李小龙介绍,进入10月,全乡就没有一次有效降雨,很多小春作物直接就没有出苗。记者从易门县农业局了解到,全县小春作物共种植16.93万亩,比上年减少了0.3万亩,因旱没有出苗的就有1.98万亩,而在出苗的14.95万亩小春作物中,100%都已经受灾,成灾面积达80%。事实上,小春作物受灾已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易门县农业局副局长吴云生介绍道,旱情对小春的影响导致农户准备大春生产物资和买粮食的资金没有来源。要是小春正常,农户会拿出小春收入的一部分买烤烟生产所需的化肥、地膜等生产物资,剩下的就可以买一年所需的粮食,而大春收入则作为积蓄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吴云生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受旱较重的都集中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方,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方因为雾气大,土壤含水量相对要高一点,因而农作物的生长也会好些,另外河谷地带受旱也相对轻一些。
大春生产面临困难
易门县水利局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全县降雨量为660.1毫米,与上年相比多了114.6毫米,但是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偏少178毫米。而事实上,截至12月20日,玉溪市全年降雨量也仅为667.3毫米。自入秋以来,全市降雨量都偏少,除个别县蓄水相对充足外,大部分县区都面临着旱情提前的考验。据了解,截至11月30日,全市因旱受灾的农作物面积就达35.6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26.2%。
李小龙告诉记者,因为降雨量偏少,十街乡17座总库容517万方的库坝现在的蓄水量仅为240万方,而真正能用的只有210万方,这点水远远无法满足全乡的大春生产需要。他说,至少得有450万方水才能满足全乡的大春生产需求。现在库坝里的水一方面要留作大春生产所用,另一方面还要留作全乡饮用水的备用水源。
旱情提前到来,让村民们感到迷茫的是,来年到底种烤烟还是种包谷?李长寿说:“认不得了,要看水源。”如果没有水,烤烟育苗都成问题。在他的记忆里,这几年的干旱甚至比1959年和1976年更严重。李小龙说,1959年和1976年干旱主要是工程性缺水,而这几年却是资源性缺水,一些水利工程做好了,就等着天上降雨,天不降雨也是无可奈何。李小龙介绍,马头村的生产条件本身是不错的,土地连片集中,土壤肥力也好,基础设施也齐全,但因缺水,前几年村里种稻谷的人现在都不种了。
地里还有水的只有小水窖,小水窖里的水都是平时蓄起来的,两亩地才有一口,只够烤烟移栽时浇灌,所以小春生产都不敢轻易动用。据李小龙介绍,十街乡全乡拥有小水窖3950口,其中只有2500口能为大春生产提供用水,其余的都在村子旁边,供人畜饮用。而十街乡2013年烤烟种植面积预计有12000亩,按照一口小水窖浇灌2亩烤烟地计算,需要6000口,这意味着除去沿河地带4000多亩有水保障的土地,还有3000亩的大春生产无水可用。李小龙告诉记者,将要动工的水窖还有950口,但是依然满足不了大春生产所需。于是,大春生产更多还得依赖库坝蓄水。
李小龙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调整大春生产结构,提前谋划好大春生产,减少水稻种植,动员农户种包谷和烤烟等耐旱作物,能利用的水丝毫都不能浪费,库坝放水实行每次少放一点,次量多一点,进行分散调剂使用,倡导节水农业。在连年干旱之下,农户的心态也都比较稳定,同时节水自救的意识也提高了许多。村民们告诉记者,家里洗菜、洗脸、洗脚的水都舍不得倒,都要留起来喂猪或浇菜。而随着旱情的持续加重,除人畜饮水困难的范围和数量扩大之外,如果大春粮食因旱造成减产、绝收,缺钱缺粮的“双缺户”涉及面将进一步扩大,这必然会给农户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短评:抗旱要早准备早动手
多年连旱的叠加影响,使我市一直面临严峻的抗旱形势。当前,旱情已有所显现,部分村庄饮用水出现困难,小春生产受到影响,有的已经绝收。更为严重的是,很多库坝蓄水量不足,这势必制约明年的大春生产,并会随着旱情持续加剧,其影响面扩散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先决条件,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可能出现的旱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未雨绸缪,早准备、早动手,尽最大努力增加蓄水量,为明年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要做的是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力,对现有水资源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各个库坝蓄有多少水,能提供多长时间的饮用水和灌溉用水保障,缺口有多大,哪些地区缺水最为严重等等,都要一一备案。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调蓄水方案和抗旱应急预案,促使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高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旱灾。同时,对抗旱所需的各种物资,也要尽早备足,夯实应对旱灾的基础。
玉溪所遭遇的严重干旱,分析原因,有降水稀少、气温偏高等自然因素,但也暴露出我们在水利建设方面不容忽视的一些问题,诸如投入不足、规划不到位、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在此局面下,抗旱水利工程建设必须抓紧,要以超常规的手段强力推进,确保工程进度与质量,确保尽早发挥作用,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部门要结合蓄水、降雨等情况,对明年的大春生产作出科学安排。要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对农业产业结构作出适当调整,在干旱缺水严重的地区大力推广节水作物种植,并在农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对农民给予扶持,尽量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尽量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收入不受到大的影响。对于因小春作物歉收、绝收而导致生产生活受到影响的农户,要及时进行帮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继续发展生产。
旱情是严峻的,但只要我们及早准备、提前动手,就能够在抗旱攻坚战中赢得主动,积极有效应对。(徐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