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228506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2-10-10 |
郭伟阳:从玉溪走出的奥运冠军
郭伟阳和家人相聚
故乡的生态美景让郭伟阳深深眷恋
生活中的郭伟阳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玉溪籍运动员郭伟阳顶替伤退的老将滕海滨出战体操男子团体决赛,并以稳定的发挥协助中国队夺得了团体金牌,郭伟阳一战成名,成为很长一段时间玉溪人谈论的主题。中秋节前夕,记者见到了这位载誉而归的奥运冠军,聆听了他的故事。
机遇偶然 成就冠军
1993年,由于体弱多病,需要锻炼身体,不到4岁的郭伟阳就被父亲郭洪森送到玉溪烟厂幼儿园学习幼儿体操,刚满5岁又到玉溪市少体校训练体操。“虽然当时极不情愿,但是在父母的劝说下,我还是坚持了下来。”从那以后,郭伟阳便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其他80后的成长道路。
1998年,云南省体操队招募队员的名单中并没有郭伟阳的名字,但其中一名队员中途退出,郭伟阳在最后时刻顺利加入了省体操队。有了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郭伟阳开始更加认真地训练,努力提升自己。一年后,郭伟阳进入国家队。“试训两个月后,虽然我很想留在国家队,但是当时年纪太小,教练希望我回到省队再练两年,我当时伤心极了。2001年,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国家队。起初,我体能跟不上,缺乏经验,在训练动作时屡屡失败,我受到教练的严厉批评。”为了梦想,郭伟阳咬牙挺了下来。
对郭伟阳来说,在天津举行的2008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失误,是第一次真正的打击:“单杠决赛的失误,对我影响特别大。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老在关键的时候失败?当时感觉奥运冠军离自己太远了。”极力想证明自己,他全身心投入,为2009年的全运会做准备,可是赛前他竟然受伤了,肘关节肌肉严重撕裂。短短一个月,在队医的精心调养下,郭伟阳恢复了正常训练:“当时我获得了全运会单杠第二名,要是不受伤的话,完全有能力争夺全国总冠军。”2010年,他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中荣获男子个人全能冠军。
由于紧急顶替,赛前也没有时间适应赛场器械,心理压力巨大,郭伟阳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操团体预赛中发挥失常,出现严重失误,中国男团在预赛中的成绩仅排第六位。但落选、受伤、失误等种种偶然并没能阻止郭伟阳的夺冠之路。他及时调整心态,顶住了极大的心理压力,最终以优异的表现协助队友赢得了奥运会体操男团金牌。“拿到奥运金牌后,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虽然中间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是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郭伟阳说。
逆境中造就独立平和的性格
郭伟阳认为,在取得成功之前都要经历很多挫折和历练,只要还年轻,经历一些挫折很有必要,这也是一个孩子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我从小就远离家乡,遇到困难和苦闷都要靠自己一个人去解决和调节,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活得更轻松。”
1988年出生的郭伟阳在父母和亲友眼中是一个稳重而独立的人。“他从小就是一个比较认真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很投入、专注。他不服输,只要是有难度的动作,他都会不停地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如果没努力过,即使获得好成绩,他也不会轻易认可,但如果努力过了,就算没得到,他也不会后悔。”郭伟阳在玉溪市少体校的启蒙教练之一李辉云如此评价自己的弟子。
“他一直以来都很坚强,很懂事。记得小的时候,不管身体受多大的伤,他都从不轻易掉泪。即使长大以后,他心里有什么苦闷,都是一个人默默扛着,有时让我们很心疼。”郭洪森说。
“现在的娃娃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当时的我们优越多了,希望父母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多让他们经历些困难和挫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因为真正战胜困难还得靠自己。”郭伟阳说。
郭伟阳的父母在他未满10岁的时候就离异了。“说实话,父母的离异对我的影响不是很大,每次回家看到母亲不在,虽然会很难受,但我仍然尊重他们的选择。”郭伟阳每次回家,都会带着特色小吃和小礼物分别看望父母。生活中,父母是他最大的精神支柱和坚强的后盾,二老的健康和开心是他最大的心愿。
少年强则中国强
“玉溪健身的氛围不错,成立了诸如自行车协会、网球协会等很多运动组织。玉溪空气好、环境好,全民健身可以全面推开并发展。”郭伟阳说,现在大部分成年人和老年人都知道主动锻炼的重要性,但是却忽视了幼儿和青少年的身体锻炼。
郭伟阳认为,幼儿初级锻炼对于孩子身体健康和磨练意志有很大的好处,应该广泛开展:“现在很多父母怕孩子吃苦,都不让孩子参加稍有强度的体育锻炼。虽然物质条件改善,营养好了,但是大部分孩子的体质已经远远不如上一辈人。少年强则中国强。虽然锻炼的同时会感到疲劳,但是疲劳过后,身体机能会逐渐增强。爱锻炼的人,身体恢复快,也能相应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在锻炼中也能获得身心的快乐,并结交更多的朋友。”
郭伟阳希望退役后回到家乡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为家乡的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