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53040020251633613 | 文     号 |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11-12 |
澄江市走出一条以湖兴城以城护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1月7日,玉溪市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澄江市专场举行,澄江市相关负责同志到会介绍“十四五”期间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以来,澄江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抚仙湖保护治理为统领,聚焦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走出了一条以湖兴城、以城护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抚仙湖保护治理为魂,凝聚党建合力。澄江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守护抚仙湖作为检验党组织党性修养和政治能力的核心标尺,聚焦“五大建设”精准发力,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推进党支部“扩先提中治软”行动,建强“高原湖泊卫士”党建品牌,深化“党建+河(湖)长制”,巩固清廉云南建设成果,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凝聚起以“党建红”守护“生态绿”的强大合力。
以抚仙湖保护治理为引,赋能产业升级。澄江市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护湖倒逼产业转型,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3.8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4.9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优化为9.8∶13∶77.2,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试点县、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农业转“绿”成效显著,全域推行“三张网”建模管理,流域用肥用药用水连续5年下降,建成649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蓝莓产值达23亿元,林下经济10.72万亩、产值达26亿元,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33个;工业转“绿”稳步推进,以“园中园”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完成多项环保技改,落地一批低污染项目,工业园区获评省级产业园区,规上工业能耗、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12.9%、14.1%;文旅转“绿”亮点纷呈,依托抚仙湖、帽天山两大世界级资源培育多元绿色业态,举办多项国际赛事,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协同提升。
以抚仙湖保护治理为纲,统筹城乡提质。澄江市将生态理念贯穿城乡建设,以“五城共建”为抓手,严格划定“两线三区”,优化沿湖项目,遏制违规侵占生态空间行为。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三条高速相继通车,建成9个“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村,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云南省美丽县城,蝉联两届全国文明城市。人居环境与绿美创建协同推进,流域339个自然村实现截污治污全覆盖,城乡污水处理率超97%,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收处率100%,新增城市绿地48.4万平方米,创成多个绿美社区,获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嘉奖,走出了一条以湖兴城、以城护湖之路。
以抚仙湖保护治理为基,厚植惠民底色。澄江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七成以上财力投向民生。就业方面,创新服务模式,建成31个特色车间,蓝莓产业提供稳定岗位4100余个、季节性用工75万余人次,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实现全覆盖,脱贫人口纯收入1万元以下动态清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1021元、24073元;教育领域,认定22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中考成绩跻身玉溪前列,2025年高考特控率突破10%;医疗方面,建成省级健康县城,玉溪市中山医院纳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社保领域,优化“一老一小”服务,推广养老保险提质扩面模式,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96%。
以抚仙湖保护治理为要,守牢安全底线。澄江市聚焦安全,落实多项应急制度,建立“警保联控”机制,形成环湖25分钟应急救援圈,实现汛期零伤亡、森林草原零火灾,连续23年无重大事故;聚焦团结,实施系列示范工程,培育特色品牌,宗教场所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聚焦稳定,推进普法强基,开展民情走访活动,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全覆盖;聚焦安居,通过多种安置方式,惠及1.1万余人,实现湖清水净与域内安宁。
下一步,澄江市将持续扛牢生态责任,在守底线、促融合、惠民生上再发力,让“高原明珠”永续清澈,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群众。(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乾恒)
相关阅读:
- 澄江市招商引资协调机制工作专题会召开 2025-11-12
- 凤麓街道举办“文明讲堂”活动 以文化之力厚植廉洁新风 2025-11-12
- 杨政昆到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调研 2025-11-11
- 江川区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5-11-11
-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 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2025-11-11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80号

